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112年度第六次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會議名稱:112年度第六次會議

會議時間:112年10月5日(星期四)下午16:00

會議地點:新聞部6樓會議室

會議議程:

壹、討論議題

一、為民眾反映三立新聞台112年8月2日「地方服務萬事通!”八爪章魚”能造浪」報導意見。

二、民眾反映三立電視氣象新聞標題”老大洩天機”字眼不妥及主播吳德榮不專業,且不予回應並掛電話。

三、為民眾反映三立新聞台112年4月4日播出「新台灣加油」節目意見,有關來賓王義川稱中國高鐵沒有靠背乙節,有違事實未經查證,於112年5月16日已將說明回函予NCC。而112年9月19日NCC再次來函要求提請新聞自律委員會討論。

四、客服意見報告

貳、臨時動議

會議主席:

政治大學傳學院教授 鄭自隆

出席委員:

銘傳大學廣電系教授 杜聖聰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教授 柯舜智
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羅彥傑
臺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秘書長 李姿佳
新聞部副總 白舒樺
新聞部副總監 王若庭

列席人員:

李東益(編審)
黃彥怡(新聞部 副總監)
廖千誼(新聞部採訪中心 主任)
陶起龍(新聞部攝影中心 副理)
陳鈺雯(新聞部政論節目中心 資深製作人)

紀錄:

張曉韻

壹、討論議題

議題一

一、為民眾映三立新聞台112年8月2日「地方服務萬事通!”八爪章魚”能造浪」報導意見。

二、事件說明

選前做了系列報導,約為五則所謂的造浪者專題,體驗選舉幕僚一日工作內容。

新聞內容純粹表述一個基層的工作狀態,記者前面背心穿的是民進黨,後面也有國民黨,鏡頭也沒有去特寫背心名字和黨籍,更沒有在新聞中凸顯誰好誰壞,且藍綠白我們也都有徵詢拍攝的意願,但最後只有藍跟綠同意也並陳在同一則專題裡,而經民眾反映背心的部份,確實也有考量選舉前較為敏感是否適當,故日後在製作類似的題目時會再加以謹慎。

三、委員發言內容:

李委員:現在類似這樣參與式報導確實是蠻常見的一種方式,只是不同陣營之間時間長度的部份的確有一些差距,但其中兩個黨派都有呈現出來,所以整體來說沒什麼問題。

杜委員:於新聞中的背心穿與不穿三個黨派必須條件相同,要嘛都穿要嘛都不穿,但民眾投訴內容是否錯誤應該是觀感的不同,非實質對錯問題,新聞記者要以客觀中立的立場且兩面俱呈平衡報導,而網友的確容易截圖片段作批評,此則雖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其所謂的造浪內幕在採訪上應該會有一定的困難度,因為那是很赤裸的,當二黨所提供的內幕也會有所差別時,在這其中製播新聞時可以將給予較少資訊的一方放在新聞的開頭,給予的觀感也會有所不同,這提供給你們參考。

柯委員:這是一個不錯的新聞,但如果看過造浪者這部影片,就這一集來看是一日幕僚的體驗或是造浪者的職務有一點太表象,其實不太贊成用參與式觀察這個名詞,因為參與式應該是長期的觀察,就新聞來說是以二個角色變化,分別為倡議者及旁觀者,做倡議者是需要長時期的觀察。

另外穿上候選人的背心,很容易就會被懷疑是否有對價關係,特別是選舉即將要到了,這真的會非常的敏感,雖然有極力的做到公平原則,但還是要非常的小心。

羅委員:回函所提及的公民新聞,所謂的公民新聞其實是在地人呈現在地觀點,強調的是在地人怎麼用自己的眼睛去關心社會的事物,所以用在造浪者這個議題可能不是太適當。

另外在公平原則的部分,三立在邀訪上有儘量去邀請三大政黨,但在新聞呈現上,因為整個新聞篇幅不長,應該儘量讓不同政黨的時間平均,且呈現方式也儘量相同,例如主播口述和訪問元素的使用,應該要各政黨相同,這樣才比較符合公平原則。

另外也建議可以關心一些比較邊緣的政黨或候選人,他們可能更需要被報導出來,這些建議可以再思考看看。

王委員:當初在製作此則新聞的起意,是想順應這個熱潮讓民眾在看選舉新聞時會有不一樣的面向,而就體驗式的報導在電視新聞裡面還是會有使用的,在2分半的篇幅裡很難完整的把深度完全呈現,所以把這五則新聞集結成一個節目時,就可能會有比較多的角度來觀察。

席:綜合委員發言,結論與建議如下:

新聞的處理尚稱公允,亦具「人情趣味」之新聞價值,但新聞長度未完全達到政黨比例平衡,略有失當,且記者穿著候選人背心亦忽略了中立觀察者的角色。

議題二

一、為民眾反映三立電視氣象新聞標題”老大洩天機”字眼不妥及主播吳德榮不專業,且不予回應並掛電話。

二、事件說明

這個是反映氣象專家吳德榮的部份,關於「洩天機」的字眼在播報氣象新聞時完全沒有這樣呈現過,但有時會給予一些特殊的稱呼像是「氣象老大」,會在播報氣象時呈現在鏡面上,而提及不專業的部份我們有列舉出吳德榮主播在氣象領域的專業經歷。

而有關客服態度不佳掛電話情事,經審驗當日錄音檔,客服在聆聽對方來電反映意見共為3分鐘後電話斷線,所以應非本公司之因素所致。

三、委員發言內容:

柯委員:吳德榮主播的氣象專業是有目共睹的,而投訴內容也沒有提及是那部份不夠專業,所以這應是個人品味的問題。

羅委員:吳德榮主播的學經歷都很豐富,應該沒有不專業的問題,至於字眼這個很主觀,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所以這部份也是還好。

李委員:這就是一個有趣的標題,也提了很多主播氣象專業的學經歷,所以也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杜委員:對於吳德榮主播的氣象專業有口皆碑,且對於相關的操作也並無不妥。

席:綜合委員發言,結論與建議如下:

氣象在古代確屬天機,而吳德榮先生為資深氣象專業人,稱為老大屬趣味性之應用,並無不當。

而投訴所謂的不專業是個人臆測,其是否稱職應由組織評估,外界率爾介入,有干涉新聞獨立之虞。

議題三

一、為民眾反映三立新聞台112年4月4日播出「新台灣加油」節目意見,有關來賓王義川稱中國高鐵沒有靠背乙節,有違事實未經查證,於112年5月16日已將說明回函予NCC。而112年9月19日NCC再次來函要求提請新聞自律委員會討論。

二、事件說明

觀眾投訴是說王義川講的是椅子的靠背,但事實上當天在發言同時的動作指的是小枕頭的靠背枕,根據很多媒體及網路的報導,也有提及中國高鐵有分很多艙等,所以王義川是以專業中國高鐵艙等去做分析,而非自行臆測,至於為什麼會討論這個議題,是因為中國在前總統馬英九造訪時,他們特別去另外做現場布置安排,而非中國高鐵常態就有的配套,節目當時是在還原這個現況。

三、委員發言內容:

杜委員:若沒有把整個節目晚整看過,只單看這一部分片段時,的確有讓人誤會的語意,但透過整個影片的反復審視,這靠背實際上的意思是在說明前總統馬英九訪問的過程當中,中國因接待之便會有所謂的抱枕或稱靠枕,而來賓的語意選擇了靠背,而不是大家誤以為的椅背,在字眼上若配合影片來看其實非常的清楚,所以類似這樣的情況,建議製作單位可以在後製剪輯時局部放大且定格,就比較不會有語意的誤會。

李委員:確實這個詞在發音的部份是比較敏感的,當下王義川可能沒有這樣的意思,但發言的過程講的這個詞的諧音確實會讓人容易誤會,所以在後製的時候就可以將靠背後面加上(枕),應該也就可以避免被做文章的可能性,未來類似這種詞意的部分可能就要稍微留意。

羅委員:同二位老師所講的,應該是語意上的誤解,就申訴的內容所提及的都是靠背並非椅背,所以就是靠背靠枕的誤會,另外建議政論主持人可以展現專業及功力,節目中若遇到模稜兩可的時候,主持人應該當下提出疑問,去質疑來賓進一步解釋,便可以更清楚當下的狀況。

柯委員:當整個脈絡都看清楚的話,應該是不會有靠背當成是椅背的誤解,只是來賓在使用這個語意上用了一個大家平常比較不會使用的名詞來形容靠枕。

不管申訴者所提的是椅背還是靠枕,因為王義川在講中國高鐵沒有靠背,等於是打翻了整個中國高鐵都沒有靠枕,但其實因艙等的不同有的是有靠枕的。

而在邀請來賓時需要非常的小心謹慎,來賓發言的查證責任是在電視台身上而不單只是來賓,因為電視台類似是來賓的保證人,雖來賓是言論責任自負,但其實電視台也是有責任的。

建議主持人應該要抽離當下的狀況去提問靠背是椅背還是靠枕,從申訴者的觀點來看,確實王義川在講這段話的時候有很大的詮釋空間也有不足,應該可以再多做討論。

席:綜合委員發言,結論與建議如下:

此則新聞的爭議點是來賓用詞描述不精準,應在網路新聞連結中做適當的說明。

議題四

一、客服意見報告

二、事件說明

大部份是有關於政論節目的,如來賓不要太激動、主持不要插話等,再來是高虹安的新聞比例過多的問題,但其實高虹安的議題都是跟著時事在討論,有關被質疑或是有爭議的議題。

席:綜合委員發言,結論與建議如下:

本委員會認為對觀眾回應尚屬適當。

貳、臨時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