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100年度11月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會議名稱: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100年度11月會議

會議時間:100年11月9日(星期三)下午15:00

會議地點: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部八樓會議室

                     台北市內湖區舊宗路1段159號8樓

會議議程:壹、實驗新聞個案與實驗新聞製作規範討論。

主席:葉蔚經理

出席人員: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耀竹、總編輯陳雅琳、採訪中心副理李天怡、編播中心副理黃謙智、製作人朱秉恆、SNG暨攝影中心主任簡振芳。

紀錄:陳玉芳

案例1-牙膏去油墨

案例2-爛蔬果回春

案例3-縮水衣還原

案例4-橡皮跑的快

案例-5破解手上火 

內容:

葉蔚:這是第二次的自律委員會會議,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實驗新聞自律規範為主要目的,秉恆整理了五則相關實驗新聞的內容來討論,邀請到陳耀竹院長蒞臨給我們指導。

秉恆:今天準備這五則新聞,前三則為生活實驗新聞,後二則為科學現象新聞,先播放前三則,1.牙膏去油墨2.爛蔬果回春3.縮水衣還原。

葉蔚:實驗性新聞的構思及想法,請天怡來說明一下。

天怡:實驗新聞最主要是因為想要增加新聞的豐富性,又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上使用的到,將會被我們表述出來,這些新聞大多是我們從網路擷取到的網路流言新聞,但我們會依照實驗出來的結果,來做最後的認定,像第三則,如果我們實驗了,泡了氨水而毛衣無法恢復原狀,我們就會告訴觀眾,這是行不通錯誤的示範,這三則抓的剛好都是網路上的流言,我們去實驗之後,都可以達到它流傳的效果,所以這樣看起來我們比較有正面的報導,所請到的專家中,第一則是醫生,後二則都是家事達人,第一則醫生所敘述的是比較有公信力的,而後二則是家事達人,他所敘述的,這樣是不是可以成為實驗新聞判斷的依據,還是應該是去找化學老師、物理老師,這樣的專家,比較能夠符合,大家對實驗新聞的要求,因為這新聞播出去,搞不好觀眾們會馬上實驗,這是我們在處理實驗新聞比較擔心的地方。

謙智:如果有科學驗證加進來會更好,像氨水這則,找家事達人,畢竟她是以生活上的經驗,但如果可以加上真正的科學說法,對觀眾來說才是會更有意義的。

振芳:實驗新聞畫面使用上要特別注意,不要被切割,讓觀眾知道它是連續的動作,或者可以用快動作去呈現,就是不要切割畫面,不要讓觀眾有移花接木或拿別的東西來搪塞的感覺,現在我們非線比較方便,畫面呈現上盡量用對比的方式,之前跟之後,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讓觀眾看起 來更有說服力。

秉恆:專家的部份,要觀眾可以採信這實驗新聞,實驗新聞就是要破除生活上 的疑問及網路上的謠言,不要因做了這實驗新聞之後,反而更模糊,這是我們未來需要加強的部份。

葉蔚:補充一下,要注意,第一、是完整性,在處理整個新聞的畫面,有一個具體實驗的東西,那個畫面的完整性,是怎樣可以前後一致,不會讓觀眾產生誤解,成為不好的示範,第二、是專家的代表性,家事達人是引用物理現象,那她到底是不是物理老師,有沒有資格去說明這物理現象,是不是應該邀請物理或化學老師來說明,這是我們日後作實驗新聞需要注意的地方。

院長:基本上那第二則,應該是化學現象而非物理現象,這是有待商確的,再來是專家的問題,建議如果要持續做實驗新聞,可以跟一些研究室或學校研究單位,長期配合,這樣就可以避免專家被質疑的問題,控制我們的新聞品質,我們現在都從網路抓,是不是可以從平面來做一些報導,像平面常有一些生活小撇步,如果從電視出來,有文字的畫面,觀眾也會印象深刻,網路的,都只是口述,所以,我們的取材不一定只有網路,平面也是一個選擇,像第三則就是實驗變數改變,提到潤髮乳就應該在去實驗,不然就不要加述這一句。

秉恆:接下來這二則,4.橡皮筋跑的快5.破解手上火。

秉恆:覺得第四則,這新聞有點主觀,雖然是請物理師說明,但覺得這跑步實驗者,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有可能換成別人,結果就不一樣,看完會有懷疑無法解釋是真是假的感覺。

謙智:畫面呈現不是那麼嚴謹,包括使用iphone來計時,這感覺像是配合演出的,再來是專家的部份,他是物理治療師而非運動醫學的專家,有可能 是他與媒體熟也比較好約,所以我們就找他,他的解釋不是這麼的清楚。

振芳:覺得物理治療師是配合媒體演出,我們應該找這專業的人士來說明,用iphone測試,也沒告訴觀眾跑步的距離是多少,中間的變數太多,同一個人,跑一次跟跑兩次的狀況會是不一樣的,這變數就會不一樣,就會改變到它這實驗的結果,如果日後要做這類似的新聞,就要在注意一下。

天怡:這二則新聞很糟,糟的原因是很容易變成模仿,有可能對人體造成一些傷害,這是我們在做實驗新聞,最不願意碰到的部份,覺得第四則有侵入性,我們大人看這新聞是瞭解的,在一定的短時間之內,藉由後座力能達到某一種衝刺,但是小朋友可能不知道,就會把橡皮筋一勒,勒了好幾個小時在那邊跑,雖然我們記者及物理師也都有提醒,不適合長期使用,但那時間長短及橡皮筋強度,在新聞當中並沒有做到一個很好的佐證說明,所以,它會造成危險性是很大的,那我們只做到充其量,做實驗的目的,也是比較不負責任的,再來是第五則,請魔術師來說明,他表演這魔術,他自己本身也說這魔術,他自己也燙傷好幾次,如果是要告訴觀眾這是危險的動作,就應該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告訴觀眾在街頭巷尾都可以買的到,魔術師也常失手而燙傷,所以這是危險的,而不是為了實驗新聞而去做一個實驗新聞,這樣會造成去試的觀眾傷害,雖然我們有打字”危險動作請勿模仿”或我們os有說,會去試的觀眾還是會,所以這二則是比較危險的。

院長:就第四則,運動員在速度上,確實有使用鬆緊帶,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但使用這像皮筋真的扯太遠了,像護膝這類產品,這都是實驗在實驗出來的,有科學上的驗證,還有像這”危險動作請勿模仿”,好像是多餘的,此類的新聞盡量不要做,擔心模仿者受到傷害,再來是iphone計時,這不專業,起碼要用碼錶,條文看起來都訂的蠻清楚的。

振芳:請問院長,像皮筋這一則新聞,如果我們轉換角度報導,告訴觀眾這行為是不好的,還是說之後這類新聞都不要做?

院長:要從有科學依據的方向去做,鬆緊是物理現象,壓力,肌肉受到壓力速度確實會加快,運動員、短跑健將,都會戴護膝,肌肉不會因跑步而晃動,確實是物理現象。

謙智:網路流言我們可以去驗證,但我們不能先有預設立場,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然後找專業的人來說明。

院長:第五則這新聞涉及到安全的問題,播出,小朋友很容易模仿。

葉蔚:聽完大家對這二則的新聞看法,覺得1.取材不嚴謹,第四則,的確會吸 引我去看,但看完了,後面會產生疑問,第五則,取材更不嚴謹,住題 目是不是要這樣做,如果我們以負面的方式,告訴觀眾這是不對的角度來報導,這樣會更完整比較好一點,這二則新聞,我們請振芳將這二則  新聞拿出來及實驗規範交給生活組去執行這部份,當作他們日後的教材,這新聞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讓記者們知道,下次不要在做同樣的行為。

謙智:覺得有時候是切入點的關係。

天怡:第五則應該是做踢爆商品,告訴觀眾在學校附近不可以販售這類商品,相關法令對這類商品是沒有規範的,這樣做應該會是正面的報導。

院長:如果用這角度來做報導是可以的,還有這商品沒有標示。

葉蔚:這可以成為我們日後教育訓練的題材,並且將錯誤的報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