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110年度第五次會議

會議名稱:110年度第五次會議

會議時間:110年04月28日(星期三) 下午5:00

會議地點: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部8樓會議室

臺北市內湖區舊宗路1段159號8樓

會議議程:壹、新聞議題討論-「鄭知道了」節目標題一事

貳、臨時動議

出席委員:世新大學       陳清河副校長(召集人)

銘傳大學廣電系 杜聖聰教授

輔仁大學新傳系 張文強教授

三立電視新聞部 朱緻恩總監

列席人員:石文炳(編審)、陳其銳(新聞部-攝影編審)、蘇欣偉(iNEWS編審)、林建宇(iNEWS編審)、徐千惠(政論節目中心-主任)。

紀    錄:張曉韻

壹、 新聞議題討論

一、  事件說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通傳內容決字第11000232190號函稱:「三立新聞台『鄭知道了』節目之『408太魯閣成”屍速列車”7:11樹林出發9:28撞上工程車』、『一個人為失誤”太魯閣”出軌撞車!台版”絕命終結站”?』等標題,經民眾反映不妥…」。

二、  委員意見

杜委員:

這個議題分成兩部份來探討

(一)    編輯在下標題時寧願哀矜勿喜,對於追求這種標題過度的激情化,在原意跟動機上,沒有新聞工作者會這樣處理,只是在這種追求激情標題的操作下,如果逾越了分際,這種文字是不宜的,所以在從新聞倫理的角度當中,應該給這個工作團隊一些規範。

(二)    標題這部份,雖然沒有什麼觸法性的行為,但希望類似的案例在操作的時候,放入內部的教育訓練課程,讓大家更能夠去警惕。另外,提醒一下,預錄的節目是整個錄製完畢後播出,特別在處理標題的時候,需慎之又慎,也可有監看各台的機制,多幾層過濾及把關。然後再次強調,新聞媒體人,不可能會去做這種見獵心情的動作,但哀矜勿喜的這種字句的把握,這個要提醒工作單位慎之又慎。

張委員

(一)    現在的編輯下標題的習慣,是否都非常喜歡用類似的方式,這應該不只是三立,別的電視台應該也有類似的用法,就是下標題的習慣喜歡拿電影或者其它不是很好的比喻,有時就會有「比喻失當」的狀況。

(二)    在電視新聞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的編輯下標題都有一個習慣,我這個年紀時期的標題,至少會去強調用詞是要「精準」,或者是要「精簡」,不知是不是現在編輯的文化已經變成不要求那些東西了,所以它已經變成文化的一部分,要當成是一種現在新聞台或者編輯的文化來處理,然後用比較系統性的去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想想看,這些文化的部分要怎麼調整,然後在沒有把握的狀況下,不要去造成一種文意失當的情形。

(三)    新聞產製過程裡把關程度的問題,當編輯的中文能力,或者是語言能力沒有那麼好,在時間壓力的狀況下,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就現在要求「快、又聳動」,然後要有點閱率,然後在這樣的狀況裡面,其實某一種程度上就形塑了一個文化,所以可能是長官們討論一下是否有某一些機制,去調整或者改變一下。

(四)    當然比較重要的還是會回到新聞工作,有兩個因素很重要:

1.  要報導事實,比方說「屍速列車」這個形容詞就過頭了,但必須要說,不是只有這個例子,新聞業界也有類似的問題。

2.  應該要有點人性,大概就能知道在下標題的時候,可能是編輯搶快,雖然會有一定的吸睛效果,但如果想像成是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親屬,這可能就不是那麼的妥當,所以,讓新聞工作者重新找回那個基本的人性,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召集人:

(一)  延續兩位委員的建議,新聞及評論節目還是要稍微區隔一下,這一次的事件是眾所矚目,所以民眾的想法也就特別多,民眾既然反應了這個標題不宜,那就虛心接受。

(二)  這個標題,播出後發現不妥而有立即修改,且網路版上傳前重新後製也都予以刪除,新聞部做了該有的修正處理方式,這是有檢討有改善,但就兩位老師所提及的,如果後續在處理重大事件,尤其是意外的事件時,就要特別注意這種觀感的問題。

三、  會議結論

新聞標題、內容務必審慎、精準,且建議將本件列為內部教育訓練課程案例。

貳、 臨時動議